水调歌头(和张文伯对月词)
水调歌头(和张文伯对月词)朗读斜阳明薄暮,暗雨霁凉秋。
弱云狼藉,晚来风起,席卷更无留。
天外老蟾高挂,皎皎寒光照水,金璧共沈浮。
宾主一时杰,倾动庾公楼。
渡银汉,D54C玉露,势欲流。
不妨吟赏,坐拥红袖舞还讴。
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气,稳步上瀛洲。
欲识瀛洲路,雄据六鳌头。
摘要
王之道是南宋词人,这首《水调歌头·和张文伯对月词》是他与友人张文伯的唱和之作。词中描绘了秋夜明月的清辉,营造出澄澈空灵的意境。作者通过对月抒怀,既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坐待银蟾生”的闲适,也暗含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全词语言清丽自然,情景交融,在月色的流转中寄托了超脱尘俗的志趣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南宋文人词中常见的旷达与雅致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幅词作以秋日黄昏为背景,描绘出一派清丽绝俗的意境。开篇"斜阳明薄暮"四字,便勾勒出秋日特有的萧瑟与澄澈。上片写景极见功力,"弱云狼藉"三句,将风云变幻之态写得灵动非常;"天外老蟾"以下,月光如水,金璧沉浮,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下片转入抒情,用"渡银汉"等瑰丽想象,展现词人高洁的志趣。"红袖舞还讴"的闲适与"稳步上瀛洲"的抱负相映成趣。结句"雄据六鳌头"气魄宏大,展现出词人超凡脱俗的胸襟。全词情景交融,意境开阔,语言精炼而富有张力,堪称咏秋佳作。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