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
水调歌头 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朗读晚渡呼舟疾,寒日正苍茫。
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
闻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
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
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
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
十载人间忧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
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
摘要
这是宋代词人李光创作的一首《水调歌头》,题为“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创作于李光辞去官职后东归家乡的旅途中,具体在某个十八日的夜晚抵达西兴渡口(今杭州附近)时所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纷争的深切厌倦、对归隐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在孤寂旅途中对自然景色的感怀与对自由人生的追求。通过描绘渡口夜景和内心独白,李光抒发了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思想,展现了词人洒脱豪放的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晚渡归乡起笔,寒日苍茫的萧瑟气象中暗藏游子近乡情怯。上阕描摹故乡风物依旧,蜗庐犹在,松菊尚存,三径未荒,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蓑笠换金章"的意象转换,彰显了词人抛却功名、回归本真的决心。下阕通过"金貂珠履"与"一枕黄粱"的强烈对比,道破富贵荣华的虚幻本质。十年忧患染白双鬓,醉倒忘世的结尾,既是看破红尘的洒脱,也暗含着对世事的无奈与悲凉。全词以质朴语言构建深沉意境,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了一位士大夫的精神返乡之旅。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