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金马空故事
水调歌头·金马空故事朗读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
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
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咳唾,拂袖且东还。
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
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
富贵暂饶先手,唏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
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摘要
毛滂的《水调歌头·金马空故事》是北宋词人毛滂借古抒怀之作。词题中“金马”指汉代金马门,象征功名仕途。上阕以“金马空故事”开篇,暗讽官场虚名徒具形式,而“九重天上忆旧游”则流露对往昔理想的追忆与幻灭。下阕“铜驼荆棘”化用《晋书》典故,以洛阳宫门的铜驼埋没于荆棘喻指国势衰微、世事沧桑,“清泪如铅水”更以沉重笔触倾泻家国之痛。结尾“何须更赋,山明水秀,不如归去”直抒胸臆,表达对污浊官场的厌弃,而“醉里行歌,江海寄余生”则呼应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脱之志,展现词人欲寄情山水、寻求精神解脱的豁达襟怀。全词熔铸历史典故与现实感慨,在苍凉沉郁中透出清旷之气,后世学者认为此词承袭苏轼豪放词风,体现了北宋中后期士人面对政治困境时特有的精神转向。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吐露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上阕以历史人物金马门、东方朔为引,道出仕途奔波的无奈。"三千牍在"三句直指案牍劳形之苦,流露出对清闲的渴望。下阕表达虽不得志却不改其志的傲骨,"雒阳年少"二句暗含对权贵的蔑视。结尾"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的洒脱,与开篇的苦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文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格。全词用典自然,语言洒脱,在自我解嘲中透露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