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朗读
出自宋代杨炎正的诗词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摘要

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呈辛隆兴》是南宋词坛一首深具豪放气韵的寄友之作。此词创作于辛弃疾任隆兴知府期间,杨炎正以词代简,表达对挚友的倾慕与关怀。开篇"斗酒彘肩"化用樊哙典故,奠定雄迈基调;"白日射金阙"数句以壮阔意象暗喻辛弃疾的文武才略。词中"虎豹当关"暗指朝堂奸佞,而"袖里珍奇光五色"则赞友人怀瑾握瑜之姿。下阕"千古季鹰"借张翰莼鲈之思,抒写二人共有的归隐之愿,然"虎豹九关"的险恶现实与"来日且扶头"的无奈劝饮,更凸显志士报国无门的悲愤。全词熔铸典故如盐入水,在雄奇跌宕的笔势中交织着深沉的忧国之思与知己相酬的赤诚,被清代陈廷焯评为"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堪称辛派词风的上乘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春日寻芳为引子,展现了太平盛世下的闲适生活。上阕"杖履觅春色"开篇点题,以"大江西"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寻春踏青的画卷。花柳无语却自成蹊径,暗喻自然之美不言自明。下阕"诗书帅"三句写文人雅集,笔墨间透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结尾"回首滕王阁"二句,化用王勃名篇典故,在时空交错中流露出淡淡的怅惘。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开阔,既有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又隐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