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
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朗读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
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
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
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
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
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
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摘要
徐鹿卿的《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是南宋时期的一首酬赠之作。此词创作于徐鹿卿任职赣州期间,在著名古迹快阁上为友人萧大著(或为提刑官)而作。上阕以"雄跨赣江滨"开篇,描绘快阁的壮阔气象与历史底蕴,暗含对先贤黄庭坚的追慕;下阕转入抒情,通过"骑麟""鞭凤"等奇幻意象,展现超然物外的襟怀,尾句"岁寒终不改,劲节气凌云"直抒坚守节操的志向。全词熔铸江山胜景、历史典故与人生理想,既赞颂友人清正风骨,亦彰显作者在政局动荡的南宋末年刚直不阿的士人精神。徐鹿卿以经术文章名世,此词延续了辛派词人的雄健词风,将个人气节融入天地境界,在南宋爱国词中独具风骨。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雄浑豪放的笔调颂扬了两位历史名臣的功绩与威名。开篇"廊庙补天手"三句,以补天之喻彰显其匡扶社稷之能,"倾倒汉公卿"更见其气度不凡。下阕"自儿时,文字里"转入个人仰慕之情,通过"崆峒秀丽"、"玉虹清绝"的山水意象,烘托出对贤者的向往。结尾"洙泗在江城"化用孔子讲学典故,既点明江城人文之盛,又暗含传承道统之意。全词将历史追怀与个人志趣相融,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了对先贤的深切景仰,笔力遒劲而情致绵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