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风雪锢迁客
水调歌头·风雪锢迁客朗读风雪锢迁客,闭户紧蒙头。
一声门外剥啄,客有从予游。
直自离骚国里,行到林闾屋畔,万里入双眸。
世态随炎去,此意澹於秋。
感毕逋,怀秸鞠,咏夫不,寻师学道虽乐,吾母有离忧。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诗思满归舟。
来日重过我,应记火西流。
摘要
这首《水调歌头·风雪锢迁客》是南宋理学家、文学家魏了翁的作品。词题点明创作情境:作者在贬谪迁徙途中遭遇风雪阻滞,被迫滞留。全词以"风雪锢迁客"为核心意象,借严酷的自然环境暗喻政治生涯的坎坷与压迫。上阕描绘风雪肆虐、天地闭塞的景象,"锢"字刻画出迁客身不由己的困境;下阕转入内心抒怀,词人虽身处逆境,却以"岁寒松柏"自喻,展现儒家士大夫在政治风霜中坚守气节的精神品格。结尾"留得本来面目"等句,既是对理学"持敬守真"思想的践行,也透露出超脱荣辱的生命智慧。该词将迁谪之痛、君子之守与天地意象交融,在沉郁中见风骨,是宋代迁谪文学中体现士人精神境界的代表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风雪开篇,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锢迁客"三字道尽羁旅之愁,而"闭户紧蒙头"更显形单影只。突然的敲门声打破了沉寂,引出知音来访的惊喜。下阕笔锋一转,由现实转向精神世界,从离骚故国到林间茅舍,展现广阔的文化视野。"世态随炎去"一句,将炎凉世态与淡然心境形成鲜明对比。结句"应记火西流"暗含时光流逝之叹,却又饱含对重逢的期待。全词在现实与理想、孤独与欢聚之间跌宕起伏,既有隐逸之趣,又不乏人世温情,展现了作者超脱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独特气质。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