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睢阳寓馆感旧题壁
水调歌头 睢阳寓馆感旧题壁朗读惆怅复惆怅,直视草茫茫。
风摇葵子藚叶,蝼蝈上空墙。
满目西州门内,转眼黄公垆畔,前事惹思量。
摇膝并负手,绕柱更循廊。
天欲黑,灯半绿,月微黄。
中年哀乐,何况人又在他乡。
飘去娇丝脆板,留下残香剩茗,狼藉小纱窗。
拨置不足道,念此断人肠。
摘要
陈维崧的《水调歌头·睢阳寓馆感旧题壁》是一首感怀身世、追忆往昔的深沉之作。词人借宿于睢阳(今河南商丘)旧馆,面对斑驳题壁,触发了对往事的追思与漂泊身世的慨叹。上阕以“罗雀门前秋草”的荒凉景象起兴,暗用唐代张巡死守睢阳的典故,将历史沧桑与个人羁旅相映照;下阕转入对自身际遇的悲鸣,“十载江湖落拓”直抒胸臆,道尽潦倒困顿之痛。全词以“啼鹃”、“落花”、“暮雨”等意象层层渲染孤寂凄楚的氛围,最终在“萧瑟庾信赋”的典故中收束,将乱世文人的飘零之感和故国之思熔铸一体,沉郁顿挫,尽显阳羡词派苍凉雄健之风。这首词不仅是陈维崧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折射出明清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集体悲情。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沉郁的笔调勾勒出中年游子的羁旅愁思。“惆怅复惆怅”开篇即点明心绪,直视茫茫荒草,风摇葵叶、蝼蝈鸣墙,景物萧瑟中透出孤寂。下片“天欲黑”三句以暮色渲染凄凉氛围,灯影月色更添哀愁。词人巧妙地用“娇丝脆板”与“残香剩茗”的今昔对比,突显繁华过后的落寞。结句“念此断人肠”直抒胸臆,将漂泊之苦推向极致。全词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在寻常景物中寄托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词人精湛的艺术功力。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