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曾记武林日

水调歌头·曾记武林日朗读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诗词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锺鼓,嗺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摘要

魏了翁的《水调歌头·曾记武林日》是南宋理学家的词作名篇。此词创作于作者经历政治风波后,借追忆杭州(武林)旧游抒发人生感慨。上片以“曾记武林日”开篇,用钱塘观潮、西湖泛月等场景勾勒往昔壮游豪情;下片笔锋陡转,“光景转头非”道出仕途沉浮的苍凉,结句“云散后,月明时”以澄澈意象展现超脱心境。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流露对盛景难再的怅惘,更在“莫怨浮云蔽日”的哲思中,传递出历经沧桑后坚守本心的豁达。其将理学家的理性观照与词人的情感表达相融合,在宋代哲理词中独具一格,被誉为“以理节情,哀而不伤”的代表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回忆往昔开篇,词人深情追忆当年在武林与友人相聚的豪迈场景。"襟度夷雅"与"少年狂"的对比,凸显了当时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词中"风月"、"钟鼓"、"紫霞觞"等意象,营造出繁华盛世的氛围。下阕转入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古今梦"三字道尽世事沧桑,而"霜落南山"、"风卷北邻"的景物描写,则暗喻时局动荡。结尾"天意那可问"的无奈与"只愿善人昌"的祈愿,既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感慨,又寄托了美好愿望。全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在追忆与感慨中展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