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水调歌头 其十六 中秋夜和东坡韵

水调歌头 其十六 中秋夜和东坡韵朗读
出自明代夏言的诗词

今夜中秋月,独坐对高天。

休问古今圆缺,心赏自年年。

更上小楼南望,千里故园何处,风露九霄寒。

把尽长安酒,不似在林间。

傍花吟,随鹤舞,伴鸥眠。

但得身闲无事,何用月长圆。

少日功名富贵,老去江湖丘壑,出处道须全。

丹心将皓魄,秋水共娟娟。

摘要

这首词是明代政治家夏言所作,为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步韵之作。创作于中秋之夜,作者借东坡名篇的意境与格律,抒发自己的情怀。词中既承袭了苏轼对宇宙人生的哲思,更融入了夏言作为朝廷重臣的独特心境。上片描绘中秋皓月当空、清辉万里的景象,下片转入深沉的人生感慨,透露出位极人臣后对世事沧桑的体悟与超然物外的追求。全词气象宏阔,笔力雄健,在豪放中见沉郁,既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也暗含对宦海浮沉的洞悉。虽为和韵之作,却展现了夏言作为“明代词坛巨擘”的创作实力,其将个人政治抱负与人生感悟融入传统中秋意象的写法,在明代词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DeepSeek赏析

这首中秋词以清雅超脱之笔,写出士人高洁情怀。上阕"独坐对高天"一句,已见孤高之致,而"休问古今圆缺"更显超然物外之态。词人登楼南望,酒入愁肠,却道出"不似在林间"的隐逸之思。下阕"傍花吟,随鹤舞"三句,写尽闲适之趣,将功名富贵与江湖丘壑对举,最终以"丹心将皓魄"作结,既见赤子之心,又显澄明之境。全词语言清丽,意境高远,在传统中秋诗词中独树一帜,展现了文人雅士淡泊明志的精神追求。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