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送漱泉归淮南,并为泊琴、芾卿问
水调歌头 送漱泉归淮南,并为泊琴、芾卿问朗读朔雁下平楚,江上峭帆开。
劳劳南北何事,茸帽暗尘霾。
几点疏林倦鸟,一抹乱山斜照,分手石城隈。
今夜扬州月,横笛弄潮来。
前游地,归不得,重徘徊。
西窗暗雨乍歇,银烛渐成灰。
为问潘郎凄紧,更念刘郎萧瑟,相见且衔杯。
岁晚莫回首,残客尚天涯。
摘要
冯煦是清代著名词人,这首《水调歌头·送漱泉归淮南,并为泊琴、芾卿问》表达了他送别友人漱泉返回淮南的离愁别绪,同时通过问候泊琴和芾卿,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祝福。词中融入人生聚散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的婉约情感。
DeepSeek赏析
此词以羁旅愁思为基调,开篇"朔雁""峭帆"勾勒出苍茫意境,暗含漂泊之意。上阕"疏林倦鸟""乱山斜照"二句工笔写景,以物喻人,道尽行役之苦。"扬州月"一转,似有暂得慰藉之意。下阕"西窗暗雨"化用李商隐诗意,烛影成灰更添凄凉。"潘郎""刘郎"连用典故,将个人际遇与历史人物相映照,愈显孤寂。结句"岁晚莫回首"故作旷达,实则"残客天涯"四字已将满腔愁绪和盘托出。全词意象苍劲,语言凝练,在时空转换中展现深沉的人生感慨,堪称羁旅行役词中的佳作。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