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
水调歌头 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朗读苍烟拥乔木,粉雉倚寒空。
行人日暮回首,指点旧离宫。
好在龙蟠虎踞,试问石城钟阜,形势为谁雄。
慷慨一尊酒,南北几衰翁。
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
新亭何苦流涕,兴废古今同。
朱雀桥边野草,白鹭洲边江水,遗恨几时终。
唤起六朝梦,山色有无中。
摘要
白朴的《水调歌头·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是元初文人雅集酬唱的典型之作。此词创作于白朴初到金陵(今南京)时,与友人宴饮之际,借用《北州集》的旧韵抒怀。作为由金入元的遗民,白朴身处六朝古都,面对秦淮风月与钟山烟雨,词中既有“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的深沉喟叹,亦透露出“新亭何苦流涕”的豁达自解。他将历史兴亡之感融入眼前宴饮场景,以“楚囚莫泣新亭”的典故,既暗含易代之悲,更以“天意从来高难问”的苍茫笔触,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洞悉与超脱。全词在豪放酒兴中蕴藏婉转悲凉,既承袭了苏轼“水调歌头”的疏朗气韵,又展现了元初文人特有的沧桑感,被后世视为白朴词风由激越转向旷达的代表作之一。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金陵怀古为题,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怀。上阕以"苍烟""粉雉"起笔,勾勒出苍茫萧瑟的古城景象,行人回首指点离宫,暗含盛衰之感。下阕转入抒情,通过对"龙蟠虎踞"形胜的设问,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朱雀桥""白鹭洲"等意象,将六朝遗迹与眼前景物交融,寄托无限遗恨。结句"山色有无中"意境深远,将历史沧桑与自然永恒巧妙结合,余韵悠长。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在时空转换中展现深沉的历史意识,体现了作者对兴亡之道的深刻领悟。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