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二 送赵帅镇成都
水调歌头 其二 送赵帅镇成都朗读拥节出闽峤,易镇上岷山。
东西崄岨,分陕初不在荣观。
痛念两河未复,独作中流砥柱,屹若障狂澜。
极目神京远,百万虎貔闲。
趁良时,摅豹略,勇声欢。
风飞雷厉,威行逆虏胆生寒。
汉寝周原如旧,一扫腥膻丑类,谈笑定三关。
认取投机会,莫作等闲看。
摘要
蔡戡的《水调歌头·送赵帅镇成都》是南宋词人蔡戡创作的一首豪放词作,为送别将领赵方(赵帅)赴成都任职而写。创作背景涉及南宋时期边疆防御,赵方被派往成都镇守以抵御外敌,词人借此抒发忧国之情。表达思想上,该词以雄浑笔触描绘离别场景,既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祝福,又寄托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鼓励赵帅英勇抗敌、保家卫国,体现了蔡戡的爱国豪情。历史评价上,这首词被后人视为南宋豪放派词的代表作之一,赞颂其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的艺术成就。
DeepSeek赏析
此词气魄雄浑,笔力遒劲,尽显豪迈壮士之风。上阕以"拥节""易镇"开篇,点出将帅之威,继而描绘山河险峻,暗喻国事艰难。"两河未复"三句,尤见孤忠耿耿,砥柱中流之志。下阕转写军威之盛,"风飞雷厉"四字,如闻战鼓雷鸣,令人胆寒。结句"莫作等闲看",既是自勉,亦是警世,寄寓着收复河山的殷切期盼。全词章法严谨,意象雄奇,既有"百万虎貔"的宏阔气象,又有"谈笑定三关"的从容气度,将爱国之情与壮士之志熔于一炉,堪称南宋豪放词中的力作。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