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朗读太白已仙去,诗骨此山藏。
胸中锦绣如屋,都乞与东皇。
碎翦杏花千树,浓抹胭脂万点,妖艳断人肠。
晓露沐春色,晴日涨风光。
孤村路,逢休暇,共徜徉。
酒旗斜处,一簇几红妆。
暂息江头烽火,无奈鬓边霜雪,聊复放疏狂。
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
摘要
吴渊的《水调歌头·太白系鲸手》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约作于嘉熙年间(1237—1240)作者任镇江知府时,当时南宋面临蒙古南侵的严峻局势,词人登临镇江名胜北固亭,触景生情。全词以“悲歌击筑”的荆轲意象开篇,借李白“钓鳌”典故抒写豪情,通过“点破水晶盆”“鞭雷公”等雄奇想象,展现重整山河的壮志。下阕直斥朝廷苟安政策,以“勿谓时平无事也”发出警示,结尾“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边尘千里,不为挽天河”三句,化用杜甫“安得壮士挽天河”诗意而反其意,强调主动抗敌的决心。词风慷慨激昂,充满家国之忧与英雄气概,被后世评为“具见名臣磊落胸襟”,在宋末爱国词中具有重要地位。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笔力雄健,意象瑰丽,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豪情。"胸中锦绣如屋"四句,以夸张手法写尽诗才横溢;"碎翦杏花"三句,将春色写得妖娆动人。下阕转入闲适生活,酒旗红妆处见人间烟火,烽火霜雪中显岁月沧桑。结句"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以酒壶为伴却不愿扬鞭进取,道出了诗人既向往隐逸又难舍尘世的矛盾心境。全词虚实相生,豪放与婉约并存,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