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四 昌化郡长桥词
水调歌头 其四 昌化郡长桥词朗读独步长桥上,今夕是中秋。
群黎怪我何事,流转古儋州。
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
笑尽一杯酒,水调杂蛮讴。
少年场,金兰契,尽白头。
相望万里,悲我已是十年流。
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书,归路指蓬丘。
不用乘风御,八极可神游。
摘要
李光此词作于南宋初年被贬海南昌化军(今海南儋州)期间。昌化郡长桥是当地标志性建筑,词人登临感怀,借长桥之坚固隐喻自身气节。上阕以"千丈晴虹"赞长桥雄姿,暗含对自身刚直品格的期许;下阕"笑拍洪崖"用仙人典故,在看似超脱的笔调中深藏贬谪孤愤。全词以"此心元自不惊涛"作结,将岭南风涛与政治风浪双重意象交融,彰显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士大夫精神。作为宋代南迁文人中最早抵达海南的词作之一,该词以地理意象承载精神境界,为后世研究贬谪文学提供了重要文本,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志谐音雅,犹有北宋遗风"。
DeepSeek赏析
此词以中秋夜独步长桥为引,抒发了词人谪居儋州的孤寂与超脱。上阕写景,潮平如练、月明如昼的清冷意境中,暗含"孤兴在扁舟"的漂泊之感。下阕转入抒情,通过"金兰契尽白头"的今昔对比,道尽十年流离之悲。然笔锋一转,"玉霄仙子授书"的意象顿开新境,最终以"八极神游"作结,将现实苦闷升华为精神逍遥。全词在时空转换间,既有苏轼式的旷达,又见屈子般的瑰奇,显露出词人在逆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独特境界。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