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春雨浃旬,钱筱南茂才符祚寄词见忆,次韵奉酬
水调歌头 春雨浃旬,钱筱南茂才符祚寄词见忆,次韵奉酬朗读江上雨成例,二月少晴时。
柳枝东面风紧,千缕总飘西。
不见梦中芳草,但见镜中新涨,寒重燕归迟。
淡墨写离怨,还带泪痕题。
寂寥况,惟有我,素心知。
绿珠穿作,红豆相慰在天涯。
早是梅花开过,又是杏花消损,莫误海棠期。
待约看山去,依旧翠眉低。
摘要
这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一首酬答之作。道光年间,春雨连绵十余日,友人钱符祚(字筱南,秀才身份)寄词表达思念,黄燮清依其原韵填此词回赠。词中描绘了江南连绵春雨带来的清冷孤寂氛围,“十日九风雨,冷逼帘衣”写尽寒意与愁绪,“天意亦怜客”暗含身世飘零之感。下阕由景及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真挚情谊的珍视——“故人知我否?此意更谁知”,又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疏离与文人清高自持的品格,结句“裁云作春服,何论缟与丝”以超逸之想,寄寓了不慕俗世繁华、追求精神高洁的志趣。全词情景交融,在酬唱中抒写了寒士的羁旅愁怀与淡泊襟怀,语言清丽,意境幽深,体现了黄燮清词婉约深沉的风格。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江南春雨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凄清婉约的早春图景。上阕以"江上雨"起笔,用"柳枝飘西"的意象暗写离愁,镜中新涨的春水与迟归的燕子形成鲜明对比,更添惆怅。"淡墨写离怨"二句将无形愁绪化为有形墨迹,笔致含蓄而情深。下阕转入内心独白,"绿珠""红豆"的典故巧妙点出相思之苦。末句"待约看山"看似豁达,实则"翠眉低"三字道尽未尽之意,余韵悠长。全词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将传统闺怨题材写得含蓄蕴藉,展现了词人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