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仆以戊申之秋,始识吾季沾兄於燕
水调歌头 仆以戊申之秋,始识吾季沾兄於燕朗读既而过之,未尝不弥日忘归。
至於一邱一壑,心通神解,殆不容声。
自是朝夕与之期,邻里与之游者,盖十有二年。
己未五月,复别於燕之传舍。
及其得官汴梁,仆已去彼,怅然之情,日日往来乎心也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
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
自尔一觞一咏,领略人间奇胜,无此会心流。
小驿高槐晚,绿酒照离忧。
木犀开,玉溪冷,与谁游。
酒前豪气千丈,不减昔时不。
谁识昂藏野鹤,肯受华轩羁缚,清唳白苹洲。
会趁梅横月,同典锦宫裘。
摘要
这首词是金代文学家蔡松年创作的水调歌头作品,题为“仆以戊申之秋,始识吾季沾兄於燕”。它记述了词人在戊申年(金代具体年份,约公元12世纪)秋天于燕京(今北京)结识友人季沾兄的经历。创作背景源自蔡松年作为金朝汉人官员的亲身生活,词中通过追忆初识场景,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蔡松年以清丽婉约的词风,抒发了隐逸情怀与对世事变幻的哲思,展现了金代词坛的独特魅力。该词在文学史上被视为蔡松年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抒情艺术的深厚功底。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如行云流水,将人生聚散与山水情怀熔于一炉。开篇以"弥日忘归"道出与山水相得的忘机之境,继而转入人事离合的怅惘。"西山六街碧"至"绿酒照离忧"数句,以秋日酒旗点染故人相思,意象清丽而情致深婉。下阕"木犀开"转写当下孤寂,以野鹤自喻,彰显高洁品格。末句"同典锦宫裘"暗含重逢期许,余韵悠长。文字间山水与人事交织,既有魏晋风流的超脱,又见宋人细腻的深情,展现了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