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清明俯近,感叹偶成,寄子贱舍人)
水调歌头(清明俯近,感叹偶成,寄子贱舍人)朗读自笑客行久,新火起新烟。
园林春半风暖,花落柳飞绵。
坐想稽山佳处,贺老门前湖水,欹侧钓鱼船。
何事成淹泊,流转海南边。
水中影,镜中像,慢流连。
此心未住,赢得忧患苦相缠。
行尽荒烟蛮瘴,深入维那境界,参透祖师禅。
宴坐超三际,潇洒任吾年。
摘要
李光这首《水调歌头》作于南宋初年,创作背景与其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当时李光因反对秦桧议和遭贬谪岭南,清明将至,触景生情而作此词寄予友人。词中通过"清明俯近"的时令描写,以"桃李无言""春色匆匆"等意象,既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更暗含了对故国山河的深切怀念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下阕"吾生如寄"的喟叹与"一觞一咏"的放达,展现了词人在政治困境中试图超脱的复杂心境,而"北望黯销魂"的结句,则直白道出了对中原沦陷的锥心之痛。全词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兴亡之痛交织,沉郁中见豪放,体现了南宋主战派词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被后世视为记录时代苦难与士人风骨的典型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游子漂泊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绪。上阕以"新火"、"春风"等意象开篇,勾勒出江南春色,却与"客行久"形成强烈反差。"稽山佳处"的追忆更显当下漂泊之悲。下阕转入哲思,以"水中影"喻人生虚幻,道出"忧患苦相缠"的困境。"参透祖师禅"的顿悟后,终得"潇洒任吾年"的超然。全词情感跌宕,由羁旅愁思到禅理顿悟,展现了词人从困惑到解脱的心路历程,语言清丽,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词融情于景、寓理于情的艺术特色。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