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扶晨奉吴山大师灵龛返葬黄山 其五
送汪扶晨奉吴山大师灵龛返葬黄山 其五朗读精爽应随轩后去,云霄一路拾龙髯。
未应列在高僧传,公是郎官后孝廉。
摘要
《送汪扶晨奉吴山大师灵龛返葬黄山 其五》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明清易代之际,当时许多遗民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以明志,黄山作为江南名山,成为寄托气节的象征。诗中通过“松花满路无人扫,只恐春云葬玉棺”等意象,以黄山云雾的缥缈与松花的清寂,暗喻吴山大师高洁的品格与遗世独立的精神。屈大均借送灵龛归葬之事,既表达对友人的深情慰藉,亦寄寓自身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与坚守气节的决心。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幽邃,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屈大均诗歌中特有的苍凉悲慨与孤傲风骨,被后世视为岭南诗派“雄直”风格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精妙的想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令人回味。首句"精爽应随轩后去"以"精爽"形容魂魄,暗含对逝者的敬重,"轩后"则化用典故,暗示其高洁品格。次句"云霄一路拾龙髯"更显超逸,拾龙髯登天的意象既表达对逝者升仙的祝愿,又暗含不舍之情。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未应列在高僧传"道出逝者并非出家之人,末句点明其生前身份是"郎官后孝廉",既体现了儒家规范的道德修养,又暗示其未能完全实现抱负的遗憾。全诗虚实相生,典故运用自然贴切,在哀悼中不失庄重,在追思中寄寓深情。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