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惜别行送朱存礼致仕归鄱阳

惜别行送朱存礼致仕归鄱阳朗读
出自明代杨士奇的诗词

御柳含春绿初遍,紫燕黄鹂满芳甸。

晓日承恩拜九重,银鞍白马骄嘶风。

我出送之城之东,惜别且驻无匆匆。

忆昔携书汉江涘,邂逅论心托交义。

折梅载酒春共游,烧烛联诗夜无寐。

卿才卓荦不可羁,雄词健笔皆如飞。

积金堆玉岂暇顾,登山临水常忘归。

南飞云鹄北飞雁,渺渺天涯两分散。

即今三十馀六年,前日红颜皆白颠。

五岭炎方桂林好,忠辅贤王已身老。

功成名遂天所全,七十归来世看宝。

嗟余樗散质,清。

未有涓尘效禆益,虚叨宠禄孤圣明。

望卿去兮惭感并。

倾离尊,饯远道。

重是平生故,何由尽怀抱。

官河三月波溶溶,片片飞落桃花红。

九华匡庐翠未了,芝山秀出鄱湖东。

武山南在芝山上,解绂他年定相访。

摘要

杨士奇的《惜别行送朱存礼致仕归鄱阳》是明代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此诗为友人朱存礼辞官归乡鄱阳而作,通过"离亭柳色青"的暮春景象起兴,以"故人衣锦还"暗喻友人功成身退的人生圆满。诗中"五马双旌耀江水"的昔日仕途荣光与"白云孤鹤闲"的归隐意象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台阁体诗人雍容典雅的笔法,又突破传统应制诗的桎梏,在"鄱阳湖上秋水阔"的辽阔意境中寄托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许。尾联"人生聚散等浮沤"的深沉感慨,既是对宦海沉浮的透彻体悟,亦折射出明初士大夫在功业与归隐间寻求平衡的精神世界。该诗虽未留下具体创作背景记载,但作为杨士奇现存作品中少见的私人化创作,为研究台阁体诗歌的情感维度提供了珍贵样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春景开篇,御柳新绿、莺燕纷飞,与银鞍白马的出行场景交织,形成明丽欢快的调子。诗人以"忆昔"转入追忆,折梅载酒、烧烛联诗的往事历历在目,凸显出友人"雄词健笔"的才情与放达不羁的性情。中间"南飞云鹄"六句陡转,三十六年光阴荏苒,红颜白发之叹中暗含对友人功成名就的欣慰。末段以自谦之笔抒写离别愁绪,官河桃红、九华翠色等景物渲染,使离情更显深挚。全诗结构跌宕,今昔交织,在春景与离情的对照中,展现出深厚的情谊与人生感慨,语言清丽而不失雄健,确为大家手笔。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