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送王在庵之江西

送王在庵之江西朗读
出自明代王慎中的诗词

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

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

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

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

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

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

摘要

《送王在庵之江西》是明代文学家王慎中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孤棹下寒江"的萧瑟景象开篇,通过"离情不可降"直抒胸襟,既展现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又暗含对人生聚散的深沉感慨。诗中"世路多新贵,知音少旧腔"等句,既折射出明代士人宦海沉浮的生存境遇,也透露出诗人对真挚情谊的珍视。作为唐宋派代表作家,王慎中在诗中延续了唐宋古文运动精神,以简净雅致的语言营造出含蓄深远的意境,将传统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升华为对生命况味的哲学思考。虽无具体历史评价记载,但该诗作为王慎中存世作品之一,体现了其"文以明道"的创作主张与"情真意切"的艺术追求。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伯夷、季与乡人典故开篇,暗喻诗人耿介孤高的品性。中段"至和以饮人"数句展现出诗人追求自然无为、超脱是非的人生境界,以"泯岸崖"之态消解世俗纷争。后段"揆予拙直姿"至"言合外形骸"直抒胸臆,表达其不善逢迎的性情与真诚交友的原则。末六句写临别之景,霜水落叶中扁舟远去,意象清冷而意境深远,既见依依惜别之情,又暗含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全诗融典故、哲理、抒情于一炉,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追求与深厚的艺术功力。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