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六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六朗读膳夫奉职献芳滋。
不麛不夭咸以时。
调甘适苦别渑淄。
其德不爽受福厘。
于焉逸豫永无期。
摘要
沈约的《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六》是南朝梁代宫廷雅乐组诗中的一篇,创作于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期。作为梁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雅乐歌主要用于朝廷庆典、祭祀等庄重场合,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对政治仪典的渗透。此诗以四言古体形式写成,内容围绕“需雅”主题展开,强调君王需以德行治国,通过“礼以安上,乐以移风”的表述,寄托对君主德政的期许与王朝长治久安的祝愿。诗中“教清于云官之世,治穆乎鸟纪之时”等句,运用上古典故构建理想政治图景,展现南朝文人将儒家教化理念与文学修辞相结合的特点。作为沈约奉命创作的宫廷文学作品,该诗虽未获得独立艺术评价,但整体上反映出南朝雅乐文学服务于政治教化的功能,以及骈俪文风在庙堂文学中的渗透。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膳夫为主角,展现了古代宫廷饮食文化的精妙与礼制。开篇"膳夫奉职献芳滋"即勾勒出专业厨师的恭谨姿态,其后"不麛不夭咸以时"体现了古代对食材的季节性与伦理规范。诗中"调甘适苦别渑淄"一句尤为精妙,既道出了厨艺之精湛,又暗含人生哲理。末二句"其德不爽受福厘,于焉逸豫永无期"升华主题,将饮食之道与德行福报相连,展现了诗人将日常琐事提升至道德境界的艺术功力。全诗语言典雅,节奏舒缓,在平淡中见深意。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