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春日

春日朗读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诗词

为客淹归骑,思家过断鸿。

春衣花发后,寒食雨声中。

生事羞人问,时名与众同。

自甘郎署隐,不哭宦途穷。

摘要

李攀龙的《春日》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致、抒发闲适情怀的七言绝句。全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时节的生机盎然,如“芳草萋萋新燕飞”展现草木萌发、燕鸟翩跹的自然动态,而“绿阴庭院晚风微”则通过庭院绿荫与晚风轻拂的细节,传递出诗人对春日恬淡之美的细腻感受。诗中“深深帘幕沉香细”一句,既暗示了诗人身处雅致环境,又透露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作为明代“后七子”核心人物,李攀龙推崇盛唐诗歌的雄浑气象,但此诗却体现出清新婉约之风,既有对传统诗歌意境的继承,又融入了文人雅士特有的生活情趣。该作品虽未留下具体创作背景记载,但通过明丽的意象组合与悠然自得的笔调,生动呈现了诗人沉浸于春色时的精神愉悦,折射出明代士大夫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婉约含蓄的笔触道出了宦游之人的复杂心境。首联"为客淹归骑,思家过断鸿"以羁旅与思乡对举,用"断鸿"意象暗喻游子与家乡的音信断绝。颔联"春衣花发后,寒食雨声中"以节气变化点明时光流逝,寒食雨声更添孤寂之感。颈联"生事羞人问,时名与众同"道出仕途失意的难言之苦。尾联"自甘郎署隐,不哭宦途穷"显露出诗人超脱功名的豁达胸襟。全诗以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士人在仕隐之间的精神抉择,其淡泊明志之态令人感佩。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