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本草
修本草朗读《七略》详《素问》,《七录》升《本草》,吴公华公所搜讨。
唐兴百事皆修明,李姚史学贾孔经,医方亦校于志宁。
摘要
《修本草》是清代学者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修订《本草纲目》为切入点,通过描述采药、辨药的艰辛过程,展现古代医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诗中"一编手自订,中有万血轮"等句,既隐喻医学典籍承载的生命重量,又暗含对知识传承的敬畏。洪亮吉借修纂药典之事,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将医药济世与士人责任相联结,体现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该诗语言质朴凝练,将科学实践与人文关怀熔铸一体,在清代诗歌中独具特色,展现了乾嘉学者"实证"与"致用"并重的学术追求。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以《七略》《七录》开篇,彰显古人整理典籍的严谨态度。通过"吴公华公所搜讨"一句,点出医学文献整理的历史渊源。后三句转写唐代文化盛况,"百事皆修明"一语道出盛世气象,李姚、贾孔并提,暗示医理与经史同重。末句"医方亦校于志宁",既点明医学典籍的校勘传承,又以"亦"字暗含对其他学问的参照,体现作者对传统学术体系的深刻理解。全篇用典精当,行文简练,展现出对中华医学文化脉络的准确把握。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