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凤山古祠

凤山古祠朗读
出自宋代文同的诗词

林木摧折堂庑倾,其中塑像犹纵横。

狂巫腾踏野老拜,瘦鸡薄酒邀神明。

形容诡怪蛇{尴监换虫}乱,声音丑恶鸱枭鸣。

灾牛祸犬亦可作,世有此事何由平。

摘要

文同的《凤山古祠》是北宋文人借景抒怀的典型诗作。全诗以苍劲笔触勾勒凤山古祠的幽寂环境,通过“古木缠溪出”“阴苔蚀柱空”等意象,渲染出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之感。诗人借古祠的斑驳残破,暗喻繁华易逝、人事代谢的哲理,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文同以画家视角捕捉光影变化,“林疏漏日红”等句展现细腻的构图意识,将自然景致与人文遗迹融为一体。作为文人画倡导者,其诗常与画境相通,此作亦透露出淡泊超然的文人意趣。虽无明确史料记载创作背景,但诗中沉静悠远的气质与文同“胸有成竹”的艺术追求一脉相承,体现了北宋士大夫在山水古迹中寻求精神归宿的文化心态。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荒诞诡异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巫神横行的乱世景象。开篇"林木摧折堂庑倾"勾勒出衰败凋敝的环境,"塑像纵横"暗示神像倒塌的混乱。中间四句运用"狂巫""野老""瘦鸡薄酒"等意象,生动刻画世俗迷信之态,其中"蛇{尴监换虫}乱""鸱枭鸣"等怪异描写尤为传神。末句"灾牛祸犬亦可作"点明世间怪相丛生,而"何由平"的诘问则流露出诗人对世道的忧愤。全诗以夸张手法讽刺迷信陋习,语言奇诡,意象荒诞,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乱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精神。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