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朗读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诗词

玉井通溟海,朱楼冠削成。

波传潮汐到,槛接斗牛平。

虎魄侵灯出,莲花傍枕生。

拂盆云发暗,映掌月珠明。

犯座人间象,浮槎世上情。

不愁更漏绝,石鼓自能鸣。

摘要

李攀龙的《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是明代后七子复古诗风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为李攀龙夜宿华山玉井楼时所作,描绘山巅夜景的幽深与壮阔,通过“明月松风”“银河倒泻”等意象营造出超然世外的意境,既展现了华山的巍峨险峻,又暗含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诗中“欲向峰头骑日月”一句,以浪漫笔法抒发了诗人渴望超越凡尘、与天地同游的豪情。李攀龙推崇汉唐诗歌雄浑气象,此作延续了其“格调高古”的创作主张,虽被部分评论家批评为刻意拟古,但其对自然景物的凝练刻画与开阔胸襟的投射,仍被视作明代山水诗中的佳构,体现了后七子“诗必盛唐”理念下的艺术探索。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排律展现出诗人超凡的想象力与精妙的艺术构思。开篇"玉井通溟海,朱楼冠削成"二句,以井通海、楼接天的夸张笔法营造出宏阔意境。中间四联对仗工稳,"波传潮汐"与"槛接斗牛"的空间转换,"虎魄侵灯"与"莲花傍枕"的光影交织,都体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末联"不愁更漏绝,石鼓自能鸣"更是神来之笔,将仙家境界与人间时序巧妙融合。全诗意象瑰丽而不失法度,在虚实相生中构筑出一个既缥缈又真切的艺术世界,展现了晚唐诗歌追求精工巧构的审美趣味。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