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题宝月大师法喜堂

题宝月大师法喜堂朗读
出自宋代曾巩的诗词

谁能怀抱信分明,扰扰相欺是世情。

只有陋儒夸势利,几曾高位功名。

欲将志义朝千载,只合溪山过一生。

君向此堂应笑我,病身南北正营营。

摘要

《题宝月大师法喜堂》是北宋文学家曾巩为僧人宝月大师所居法喜堂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佛家思想为背景,通过描绘禅堂幽静清雅的景致,赞颂宝月大师超然物外的修行境界。诗中“明月自为双客至,白云今伴一僧闲”等句,运用自然意象烘托出修行者淡泊名利的志趣,暗含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后四句“杖藜行处常逢鹿,蔬食眠来独掩关”进一步以简朴生活细节展现高僧的禅意人生,尾联“应笑风尘满京洛,却输云水老林间”则通过对比红尘与山林的抉择,表达对清净自在的向往。曾巩虽为儒者,但此诗融合佛理与山水意境,体现其思想中对出世境界的深刻体悟,语言清丽含蓄,展现了北宋文人诗作中儒释交融的独特风貌。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冷峻笔触批判世态炎凉,展现出士大夫的精神困境。"谁能怀抱信分明"开篇即抛出尖锐诘问,暗讽人心叵测。"陋儒夸势利"与"高位功名"的对比,揭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异化。颈联"志义朝千载"与"溪山过一生"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展现诗人内心的挣扎。尾联"笑我"二字尤为沉痛,病躯营营的自我解嘲中,暗含对功名价值的深刻质疑。全诗语言质朴而内蕴深沉,将宋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精神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在现实挤压下的精神坚守。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