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同俞仲蔚及舍弟敬美登马鞍山得四首以山高月小为韵 其三
初春同俞仲蔚及舍弟敬美登马鞍山得四首以山高月小为韵 其三朗读冯策凌绝崖,呼觞陶嘉月。
疏林叩幽牝,泠然中心悦。
暝色坐来改,飞鸟时自没。
望望逼城嚣,徘徊不能发。
摘要
王世贞的《初春同俞仲蔚及舍弟敬美登马鞍山得四首以山高月小为韵 其三》是明代文人交游唱和的典型诗作。此诗创作于初春时节,王世贞与好友俞允文(字仲蔚)、胞弟王世懋(字敬美)同登马鞍山,以苏轼《后赤壁赋》名句“山高月小”分韵赋诗四首。诗中既描绘了早春山色空濛、林泉幽寂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客子衣裳沾薜荔,野人杯案狎猿猱”等句,将文人雅士的登山之趣与山林野趣相融合,展现出超脱尘俗的审美追求。末句“莫言仲蔚蓬蒿满,十亩垂垂绿转深”借晋代隐士张仲蔚典故,既呼应友人俞允文的隐士身份,又暗喻自身心境。全诗体现了王世贞作为“后七子”领袖的复古诗风,注重炼字琢句,典故化用自然,在明代诗坛被视为文人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DeepSeek赏析
诗人以冯策登高远眺为引,勾勒出一幅清幽绝俗的山水画卷。"凌绝崖"三字顿现孤峭之意,而"呼觞陶嘉月"则陡然转出旷达襟怀。疏林幽谷间传来空灵回响,与诗人澄明心境相映成趣。下阕笔锋暗转,暮色渐染,飞鸟归巢,更显天地寂寥。末二句尤见匠心,"逼城嚣"与"不能发"形成强烈反差,既流露对尘世的厌弃,又暗含难以真正超脱的惆怅。全诗以简净字句构筑深远意境,在对立意象的并置中展现文人特有的精神困境与审美追求,实为六朝山水诗之隽品。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