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夜观传灯录灯花落一僧字上口占
曹溪夜观传灯录灯花落一僧字上口占朗读山堂夜岑寂,灯下看传灯。
不觉灯花落,茶毗一个僧。
摘要
苏轼的《曹溪夜观传灯录灯花落一僧字上口占》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即兴诗。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贬谪岭南期间,他在曹溪(今广东韶关)夜读禅宗典籍《景德传灯录》时,灯花偶然落在书页的“僧”字上,触发诗兴。诗中“山堂夜岑寂,灯下看传灯”描绘出静谧的修行场景,“不觉灯花落,茶毗一个僧”则以灯花坠落喻指僧人圆寂,暗含佛家无常之理。苏轼借这一偶然现象,既抒发了对禅宗顿悟思想的体认,又以幽默笔触化解生死命题的沉重,体现其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世评价此诗“机锋灵动”,将生活细节与禅理自然融合,展现了苏轼晚年融通儒释道的思想境界与举重若轻的艺术功力。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禅门夜读的意境,寥寥数语却包含无尽禅机。夜深人静的山堂,灯下翻阅传灯录,不知不觉间灯花坠落,暗喻修行者顿悟的瞬间。"茶毗一个僧"四字尤为精妙,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将僧人涅槃化作茶毗(火化)的过程与灯花落下的意象巧妙融合。全诗不见一字说禅,却处处见禅,语言凝练含蓄,意境空灵深远,体现了中国禅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追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