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次韵罗正之提刑见寄

次韵罗正之提刑见寄朗读
出自宋代邹浩的诗词

天边故人赠明月,恍惚如临沧海阔。

几年麈尾阻清谈,一日中肠宽百结。

钟君骨朽谁能琴,流水高山犹到今。

平生宫徵愧伯牙,邂逅夫子还知心。

相期端欲追前古,诸事斯言逃责数。

青云穷达岂须论,廊庙由来齐子午。

摘要

邹浩的《次韵罗正之提刑见寄》是北宋时期一首典型的文人酬答诗。此诗为邹浩与友人罗正之(时任提点刑狱官)的唱和之作,创作背景或与其仕途经历相关。邹浩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因弹劾权贵被贬谪,诗中“平生忧国心,对酒亦未忘”等句,既流露出对国事的关切,又暗含宦海浮沉的感慨。全诗通过“月明千里共,秋色一窗虚”等清雅意象,展现士大夫寄情山水、超脱物外的精神追求,同时以“何日同尊俎,骊珠照宴馀”表达对友人相聚的期盼,体现宋代文人既心系天下又珍视友情的双重特质。该诗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挚,虽无显著历史评价记载,但作为道学诗人群体的创作缩影,折射出北宋士人交游唱和中蕴含的理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天边故人赠明月"起兴,将月色与友谊巧妙融合,营造出空灵高远的意境。"恍惚如临沧海阔"一句既写实景又寓心境,展现诗人面对浩瀚天地时的旷达情怀。中段以钟子期、伯牙典故入诗,道出知音难觅之叹,而"邂逅夫子还知心"转折处见真情。末四句转入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以"青云穷达岂须论"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全诗语言凝练,用典自然,在抒写友情的同时,更渗透着对人生真谛的深刻体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