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歌
秋莺歌朗读淮南八月尚有莺,关关无异来时声。
东风抬举如篁舌,何事经秋犹未绝。
饥鸶病鹤亦能鸣,凤鸟不听何处说。
摘要
《秋莺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所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秋日黄莺的孤寂境遇,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全诗以秋莺为意象,刻画其在寒秋中独自啼鸣、无人倾听的形象,暗喻了诗人自身宦海浮沉的孤高心境。王禹偁一生因刚直敢言屡遭贬谪,诗中"露重声偏急,风高响自沉"等句,既是对黄莺生存状态的描摹,亦暗含对朝堂风波中士人处境的思考。末句"莫道黄金如粪土,昭陵石马夜嘶风"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气节与理想的坚守。此诗语言清峻峭拔,托物言志手法含蓄深沉,展现了宋初白体诗向含蓄风格过渡的特点,清代《宋诗钞》评其诗"独开有宋风气",可见此作在宋诗发展史上的先驱意义。
DeepSeek赏析
这首咏莺之作笔锋遒劲,寄兴遥深。首联以淮南八月尚闻莺声起笔,暗示时序反常。颔联"东风抬举"四字奇警,将春风拟作吹奏笙簧的乐师,暗讽时局动荡。颈联饥鸶病鹤之喻,道尽寒士失意之态;尾句"凤鸟不听"更显孤愤,以凤凰喻贤者,暗指当道者不纳忠言。全诗借莺声写尽末世之感,字字如刀,在婉转啼鸣中暗藏锋芒,足见诗家忧世之怀。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