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其一三三
诗三百三首 其一三三朗读之字何惶惶,卜居须自审。
南方瘴疠多,北地风霜甚。
荒陬不可居,毒川难可饮。
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
摘要
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其《诗三百三首 其一三三》是其隐居寒岩时期的代表作。诗中“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以幽深清冷的山涧景象起笔,通过“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的对比,勾勒出空寂的山林意境。寒山在诗中运用叠字手法强化画面感,如“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将自然风雪的凛冽与修行者的坚韧融为一体。最后“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时间循环的意象,传递出超脱世俗、忘却尘寰的禅悟境界。此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寒山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知,也暗含他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宋代以来,寒山诗因融合山水意境与佛理禅趣,受到文人推崇,此诗更被视为体现中国隐逸文化与禅宗精神的典型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简朴的语言道出人生选择的两难困境。诗人以"之"字起笔,暗喻人生道路的彷徨。"南方瘴疠"与"北地风霜"形成鲜明对比,象征不同地域的生存险境。中间四句工整对仗,凸显南北皆非理想居所的矛盾。末句"食我家园葚"突然转向,以朴实意象点明回归故土才是最终归宿。全诗通过地理空间的对比,表达了在乱世中对精神家园的渴望,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体现了古人"安土重迁"的思想传统。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