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雨后秋山

雨后秋山朗读
出自明代王恭的诗词

遥天雨过乱山苍,千树高原叶尽黄。

惟有西风松柏里,白云深闭野僧房。

摘要

《雨后秋山》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王恭为“闽中十子”之一,诗风清雅高远,常以自然景物寄寓隐逸情怀。此诗描绘秋雨初霁后的山野景象,通过“空翠湿人衣”“白云生远岫”等意象,勾勒出山色空濛、云雾缭绕的清新画面,展现雨后秋山的静谧与空灵。诗中“独行林壑晚”一句,既点出诗人独步山间的悠然心境,又暗含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态度,将自然之景与隐逸之思融为一体。全诗语言洗练,意境幽深,体现了明代闽中诗人追求冲淡自然的审美趣味,传承了唐代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派的遗韵。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的山野景象,格调清远幽邃。开篇"遥天雨过乱山苍"以阔远之笔勾勒出雨后群山苍茫的底色,"千树高原叶尽黄"则点染出高原秋色的苍凉,两句互为映衬,形成时空交汇的立体画面。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西风过处松柏独青,白云深处僧房幽闭,以松柏的坚韧对比落叶的凋零,以僧房的寂静映照山野的苍茫,在萧瑟中透出超然物外的禅意。全诗以简净之笔写深沉之境,于寻常景物中寄寓不寻常的观照,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