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甲寅十二月四日出镇阳寄宰鲁伯

甲寅十二月四日出镇阳寄宰鲁伯朗读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诗词

滹水晓光动,灞桥诗境同。

冲寒骑瘦马,认影识衰翁。

长路风声里,孤城雪意中。

回头歌笑处,凄绝意何穷。

摘要

元好问的《甲寅十二月四日出镇阳寄宰鲁伯》创作于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此时金朝已灭亡二十年,诗人以遗民身份辗转各地。诗中"离索"二字贯穿全篇,既写旅途孤寂,又暗含国破后文化凋零之痛。诗人借"旧游历历皆堪记"追忆故国文脉,以"残年冉冉不相逢"抒发生命流逝、理想未竟之憾,结尾"拟借青山送醉颜"更显深沉悲慨。此诗延续元好问晚年沉郁苍凉的诗风,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巨变交织,既是对金代文化的深情回望,也透露出身处异族统治下的文化坚守,被后世视为遗民诗歌中展现历史痛感与士人气节的代表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律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羁旅图。首联"滹水晓光动,灞桥诗境同"以水光桥影为引,平添几分诗意。颔联"冲寒骑瘦马,认影识衰翁"通过瘦马、衰翁两个意象,暗喻诗人自身的漂泊与沧桑。颈联"长路风声里,孤城雪意中"进一步烘托旅途的孤独与寒冷。"回头歌笑处"一句陡然转折,将往昔欢乐与眼前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结句"凄绝意何穷"直抒胸臆,余韵悠长。全诗善用对比手法,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充分展现了诗人羁旅漂泊的孤寂心境。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