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其二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其二朗读
出自明代文徵明的诗词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

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

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

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摘要

文徵明此诗作于明代中叶,记录了二月十五日与友人唐寅(字伯虎,号次明)、陈道复等人泛舟出游的春日雅集。诗中描绘了从江村桥乘舟至沙洲,偶遇朱尧民、钱孔周后同登天平山,于白云亭饮酒赋诗的场景。全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勾勒出吴中山水之美,通过"溪云压船头""山翠落杯底"等意象,将自然景致与文人雅趣相融合,透露出作者寄情林泉的隐逸情怀。诗中"邂逅不辞今日醉"一句,既展现了明代吴中文人诗酒风流的生活状态,又暗含对友朋相聚的珍视。这种将纪游、抒情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典型体现了文徵明作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的诗画相通特质,虽未载入文学史经典名篇之列,却真实记录了明代苏州文人群体交游唱和的生动画面。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舟行的闲适画卷。开头两句点明舟行将至尽头,横桥上沙的细节透露出诗人对这片环境的熟悉。中间四句通过对风烟、墟落、新柳、红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盎然生机与灵动之美。末两句以"残酒未醒"与"汲溪试茶"的闲雅之举作结,既流露出几分慵懒的春困,又体现了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传神,在看似不经意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悟。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