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寺观三官感怀二首 其一
功德寺观三官感怀二首 其一朗读丹梯翠壁郁烟霄,宣帝行宫锁泬㵳。
牧马池荒残白草,钓鱼台古长青苕。
宸游梦到华胥上,仙仗巡非汾水遥。
晓向危楼瞻气象,云端佳色护岧峣。
摘要
王慎中的《功德寺观三官感怀二首 其一》是明代文人借景抒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功德寺的野棠花、古碑等意象,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如"野棠花覆寺"一句既写景又隐喻人事无常,"古碑无字草芊芊"则暗示功业终被岁月掩埋。诗人借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信仰的宗教意象,表达对明代中期社会矛盾的隐忧,特别是"谏议空存遗像在"等句,既追怀古代忠臣,又暗讽当时官场风气。作为唐宋派代表作家,王慎中在诗中延续了"文以明道"的创作理念,将个人感怀与历史反思结合,通过寺庙遗迹的描写,既展现文人雅趣,又寄寓对政治现实的批判,体现明代中期士大夫在理学影响下的精神世界。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写景抒情,意境深远。开篇"丹梯翠壁"勾勒出皇家行宫的瑰丽景象,"郁烟霄"三字更显气象恢宏。颔联以"牧马池荒"与"钓鱼台古"相对,白草青苕间透出沧桑之感。颈联"华胥""汾水"之典,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赋予诗歌神秘色彩。尾联"危楼""云端"之景,以"岧峣"收束,既实写眼前之景,又暗喻朝廷威仪。全诗笔力雄健,在描绘古迹的同时,寄寓着对盛世的追慕之情,展现出入世与超脱的深刻思考。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