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元日
乙未元日朗读稍稍钟鼓动,纷纷车马朝。
张灯照白发,把酒送寒宵。
黄石终归汉,洪厓反见尧。
刍言欣见采,拭目望新条。
摘要
张翥的《乙未元日》是元代诗人张翥在乙未年(1355年)正月初一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时元朝已步入衰微,社会动荡加剧,诗人借元日抒怀,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又暗含对家国命运的忧思。诗中“五十今朝过,谈经滞海滨”一句点明诗人年过半百、漂泊海边的处境,后文“天阴不见日,风冷动疑春”更以阴冷天气隐喻时局晦暗。尾联“妻子围炉说,平生未解贫”则通过家庭温馨画面反衬出世道艰难中诗人坚守清贫的文人风骨。此诗语言质朴凝练,情感深沉含蓄,既有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又渗透着士人对乱世的敏锐感知,展现了张翥作为元末诗坛大家将个人际遇与时代脉搏相融合的创作特点。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调勾勒出岁末送寒的热闹场景与深沉思考。"钟鼓动"与"车马朝"的描绘,瞬间烘托出节日气氛,而"张灯""把酒"的细节更添温馨人情。后四句笔锋一转,借黄石公、洪厓典故,表达对时局变化的期待。"刍言见采"的谦逊与"拭目新条"的期盼形成巧妙呼应,既展现了传统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又在简练文字中蕴含深意。全诗节奏张弛有度,意象选取精准,在欢庆表象下暗藏对家国未来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作者举重若轻的艺术功力。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