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感春杂咏八首 其七

感春杂咏八首 其七朗读
出自清代姚鼐的诗词

橘树多好阴,乃在湘江涯。

光风荡朝日,朱实荣绿枝。

馨香既远达,乃托白玉墀。

被遇主人盻,宾客皆嗟咨。

植根谅非旧,为枳复何悲。

摘要

姚鼐的《感春杂咏八首 其七》是清代桐城派文学代表作之一,借春日景象抒写人生志趣与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草木萌发、万物复苏的春色,暗喻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同时融入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敏锐洞察。姚鼐以“感春”为载体,既流露对生机盎然之景的欣喜,又渗透着士人对时光易逝、功名浮沉的淡然态度,体现其“雅洁醇正”的文学主张。作为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将散文的理性思辨融入诗歌创作,使该诗兼具形象美感与哲理深度。该组诗虽未留下具体历史评价,但作为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的典范,展现了清代中期文人将理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相融通的独特风貌。

DeepSeek赏析

这首咏橘诗以清新雅致的笔触展现了橘树的品格风姿。诗人用"光风荡朝日"的明媚景象勾勒出橘树生机盎然的画面,朱实绿枝相映成趣。"馨香既远达"句既写橘香远播的自然特性,又暗喻高洁品格自能远闻。末句"为枳复何悲"化用《晏子春秋》典故,以橘枳之辨彰显坚守本真的可贵。全诗托物言志,通过湘江橘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君子不改其节的赞赏,语言简净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妙处。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