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入关述

入关述朗读
出自明代戚继光的诗词

少年好纸笔,长事行间役。

落落惭父书,为国空驰驱。

三吴早分阃,一麾岂惮远。

两越五六秋,水犀雄貔貅。

南征复七载,鲸波息闽海。

百粤虑转深,谁怜和氏心?千金几垂罄,松菊荒三径。

紫泥俨回鸾,万里重入关。

稽颡玉墀侧,回头惊泽国。

已分老楼船,羯来忽朝天!古来忠与义,自可居蛮狄。

何当圣主恩,付以羽林军。

有怀未及吐,出振渔阳旅。

讵意流涕余,翻向长沙居!嗟哉渔阳镇,边愁不可问。

凄其塞上行,何处古长城?偶逢路旁女,泣下前致语:“阿郎戍边陲,何来轻薄儿?莫展合欢席,置妾章台陌。

郎忧未能纾,妾忧殊难祛。

踟蹰日挥泪,王孙数停骑。

呼酒意翩翩,谁不窥婵娟?但谓青楼下,安有罗敷者!力竭计方穷,匕首飞白虹。

将以谢天纪,未忍先郎死。

赤胆犹斗悬,寸心亦金坚。

相期在白首,郎能知妾否?行行蓟门东,云沙迷晴空。

寒衣欲前挈,北向更呜咽。

不怨夫婿未封侯,愿持妇德如金瓯”。

听罢拂须三太息,谁信红颜气英特!

摘要

戚继光的《入关述》是一首展现明代将领忠勇报国情怀的七言诗。此诗创作于作者镇守蓟州期间,当时他受命整顿北方边防,面对鞑靼侵扰与朝廷边防积弊,以"驱车重到古渝关"的实地勘察经历为背景,抒发了"兵车未息劳明主,乡国何年拟故山"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通过"烽火尚留残戍在,风尘终愧老臣闲"的边塞景象描写,既呈现了边防将士的艰辛,又暗含对朝政弊端的批判。末句"四海苍生方系念,丹心应睹圣颜开"以赤诚之心收束,体现了戚继光作为军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精神。该诗虽不如其《马上作》等作品广为传诵,但作为边塞诗代表作之一,既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代特有的家国忧患意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与军事文学特色。

DeepSeek赏析

这首长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调,描绘了边关将士的悲壮生涯与贞烈女子的忠贞品格。开篇以"少年好纸笔"起兴,道出书生投笔从戎的无奈,继而通过"三吴""两越""百粤"等地域转换,展现将士辗转征战的艰辛历程。"紫泥俨回鸾"至"羯来忽朝天"数句,刻画功成回朝却又突遭贬谪的戏剧性转折,暗含对朝廷赏罚不明的讽喻。后半部分借"路旁女"之口,以质朴语言道出"不怨夫婿未封侯"的深情,与前半部分将士的遭遇形成强烈对照。结尾"红颜气英特"的赞叹,升华了全诗主旨,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熔铸为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温柔敦厚"的审美特质。全诗叙事抒情交融,五言句式铿锵有力,展现出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概。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