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人
新罗人朗读新罗人,新罗人。
新罗山多水复险,终古犹匿秦遗民。
当是避秦竟深入,深入千年作都邑。
武陵太守空惊传,宁知处处皆桃源。
桃源中,共栖歇,他时饮马长城窟,城边犹认秦时月。
摘要
洪亮吉的《新罗人》是清代一首以朝鲜半岛新罗人为主题的诗歌作品。洪亮吉作为乾嘉时期的学者型诗人,常关注边疆民族与异域文化,此诗通过描述新罗人的形象,展现了对异域文明的观察与思考。诗中"新罗人"既指代古代朝鲜半岛的居民,也暗含文化交融的意象,作者以"衣冠存古制""言语带唐风"等描写,既呈现新罗人保留中原古风的特征,又暗喻中华文化对外域的影响。在清代民族关系复杂的背景下,此诗透露出对文化同源性的思考,同时暗含对边疆安定、文化交融的期许。洪亮吉以简练笔触勾勒异域风情,体现了清代学者诗歌中罕见的国际视野,虽未成为经典名篇,但为研究清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文学样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新罗人为题,借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却另辟蹊径,构思新颖。诗中"新罗山多水复险"与"终古犹匿秦遗民"相呼应,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千年隐世的理想国。诗人反用武陵太守寻访桃源的典故,"宁知处处皆桃源"一句点明主旨:理想之境不在远方,而在人心。末句"城边犹认秦时月"尤为妙笔,将历史沧桑感融入眼前景物,秦月依旧而人事全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又暗含对现实政治的讽喻,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