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

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朗读
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诗词

夕郎富文采,早岁从君轩。

承明久厌直,著书效文罗。

十年坐兰若,鼻观参晨烟。

撑肠正患多,教外多穷研。

岂惟寄绝交,对客今忘言。

肯违莲社友,来从竹林贤。

摘要

李弥逊的《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是南宋时期一首反映士人生活境遇与精神追求的诗作。该诗创作于李弥逊晚年归隐连江期间,当时他与友人富直柔(即"枢密富丈")等人在困顿中探讨应对贫困之策。诗中通过描绘文人雅集、煮茗清谈的场景,展现了南宋士大夫在物质匮乏中坚守气节、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诗人以"石泉"为意象,既指聚会地点,又暗喻心性如泉般澄澈;"讲居贫之策"并非讨论谋生手段,而是强调在困境中保持人格独立与精神丰盈。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儒家"君子固穷"的思想传统,在南宋同类题材诗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特殊历史环境下知识分子的生存智慧与价值选择。

DeepSeek赏析

这是一首展现隐士情怀的七言诗。开篇"夕郎富文采"四句叙写主人公早年才情横溢、出入朝堂的经历,以"承明久厌直"暗示对官场的厌倦。中间"十年坐兰若"六句转入隐居生活的描写,通过"鼻观参晨烟"的禅修意象,"撑肠正患多"的治学态度,展现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末二句"肯违莲社友"以莲社、竹林两个典故,既呼应前文"坐兰若"的隐居生活,又含蓄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全诗以平实的语言构筑出丰富的意蕴,在仕与隐的对比中,彰显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