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朗读君恩浩荡似阳春,合浦何如在海滨。
莫趁明珠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摘要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酬答诗,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贬谪岭南期间。当时苏轼因党争被贬至海南儋州,途经合浦时收到友人郭祥正(字功甫)寄来的诗作,遂以诗回应。诗中“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等句,既流露出对宦海沉浮的厌倦,又展现了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襟怀。苏轼以“辽东白豕”自嘲贬谪遭遇,却更以“青山一发是中原”传递出心系家国的深沉情感,将困厄中的精神境界提升至天地山川的宏阔格局。该诗典型体现了苏轼“困厄中见豁达”的创作特点,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蕴藏哲理思考,清代学者纪昀评其“语极萧散,意极沉痛”,展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老辣简淡的艺术特质。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绝以“明珠”为意象,巧妙讽喻官场险恶。起句“君恩浩荡”看似颂扬,实则暗藏讥讽,以“合浦”珠乡反衬宦海浮沉。三四句尤为精妙,“莫趁明珠弄明月”既是劝诫又是警醒,夜深时分采珠人的意象更添几分苍凉。全诗借物喻人,以珍珠暗喻功名利禄,告诫世人莫要贪恋一时之利而忘却风险。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洞察世事的智慧与超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