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满江红九首 其七

满江红九首 其七朗读
出自清代李慈铭的诗词

些子双鸳,刚堕地、猩红初染。

偏略透,人前消息。

牡丹芽浅。

半黍细沾檀点烟,一丝轻熨莎痕软。

但凤头、依约画裙边,时遮掩。

看小立,闲庭院,才半吐,情何限。

似端相鹦舌,被伊偷剪。

点曲错疑红豆落,蹴毬但见真珠颤。

便将他、春笋比纤纤,谁还欠。

摘要

李慈铭的《满江红九首 其七》是晚清时期创作的一首词,通过雄浑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李慈铭身处动荡的晚清社会,目睹内忧外患,词中既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又饱含文人坚守气节、心系天下的情怀。此词延续了《满江红》词牌豪迈悲壮的传统风格,但融入了更多时代特有的沧桑感,既有"怒发冲冠"式的激昂,又有"把栏杆拍遍"般的深沉思索。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思考,以及身处乱世仍保持文人风骨的自我期许。作为李慈铭《霞川花隐词》中的代表作,该词既折射出晚清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困境,也展现了他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创作特点。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双绣鞋的精致之美。上阕用"猩红初染"、"牡丹芽浅"等意象,展现绣鞋的艳丽色彩,又以"檀点烟"、"莎痕软"等细节描写其精巧工艺。词人以"凤头"喻鞋尖,暗示其高贵气质。下阕转入动态描写,"小立"、"半吐"等词勾勒出女子轻盈姿态,将绣鞋比作"红豆"、"真珠",更显其玲珑可爱。结句以"春笋"喻足,含蓄表达对佳人纤纤玉足的赞美。全词笔法精巧,意象优美,通过咏物展现了闺阁女子的婉约情态。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