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梁董教岁寒亭
题梁董教岁寒亭朗读君家结亭乐幽栖,佳树阴阴唯鸟啼。
横经不知白日转,搴帏坐见青山低。
城南城北春风满,陌上春容正堪玩。
白马朝穿桃李蹊,朱轮夜过金张馆。
臈月寒天雪更深,看君亭上独行吟。
眼前草木俱摇落,知尔青青松柏心。
摘要
《题梁董教岁寒亭》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以岁寒亭为吟咏对象,借松柏经冬不凋、凌霜傲雪的自然特性,赞颂了亭主梁董教在逆境中坚守气节的高尚品格。诗中“岁晚冰霜严自保”一句,既点明亭名“岁寒”的寓意,又暗含对士人精神风骨的期许。全诗语言清峻刚健,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格追求相融合,展现了明代士大夫崇尚节操的精神追求。王恭作为永乐年间“闽中十子”之一,其诗风继承唐人格调,此作亦可窥见其追求高古简淡的创作倾向,虽无明确历史评价记载,但作为咏物寄怀之作,仍不失为明代同类题材中的佳品。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歌以幽栖亭台为背景,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超然。前四句描绘亭中读书的悠然情境,"横经不知白日转"生动呈现了沉浸书卷的忘我之境。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写城中繁华景象,白马朱轮与桃李春容相映成趣,暗含世俗与隐逸的对比。最后四句以寒冬松柏为喻,在草木摇落之际凸显主人公如松柏般坚贞的品格。全诗结构精巧,意境转换自然,通过四季景物的变迁,既表现了隐者不同时节的闲适生活,又寄寓了诗人对高尚节操的赞美。语言清新明快,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