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下山

下山朗读
出自元代刘因的诗词

翠霞腾晕紫成堆,收尽云烟酒一杯。

想见浮岚在眉宇,人人知道看山回。

摘要

刘因的《下山》是元代一首反映隐逸情怀的山水诗。此诗创作于作者辞官归隐时期,描绘了诗人于秋日下山途中所见的清幽景色与内心感悟。诗中"翠霞腾晕紫成堆"以瑰丽笔触勾勒山间云雾,"夜半秋风吹石裂"则通过自然声响反衬山居静谧,结尾"回头不忍别残山"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深情眷恋。全篇借景抒情,既展现了元代隐士文学追求超脱的精神特质,也暗含对动荡时局的疏离态度。后世评价此诗继承了陶渊明、王维的山水诗传统,在元代诗坛以清峻深沉的风格独树一帜,体现了刘因"诗尚真淳,反对浮华"的创作主张。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酒兴助诗情,将山色云烟尽收一杯之中,意境超然。"翠霞腾晕紫成堆"起笔便见绚烂,霞光晕染,紫气氥氲,恍若仙境。"收尽云烟酒一杯"句最为奇绝,化天地大观为杯中物,显诗人胸襟之阔。"想见浮岚在眉宇"则转入内观,山岚浮动于眉宇间,暗喻心与物游的境界。末句"人人知道看山回"似平淡却耐人寻味,既道出寻常游山之乐,又暗含独得之趣。全诗虚实相生,由外景而内化,酒与山相得益彰,展现文人雅士放达自然的情怀。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