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丹阳闻南中有流言即返棹
抵丹阳闻南中有流言即返棹朗读幸不将身与念违,艖符转首便成归。
紫衫频著难长是,白简虽烦未尽非。
耳惯酒酣元不热,心安食少也能肥。
江东尽有容人处,水石中间一钓矶。
摘要
王世贞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其《抵丹阳闻南中有流言即返棹》一诗以简洁笔触记录了作者行至丹阳时突闻流言而返航的事件。诗中"南中流言"可能暗指政治风波或人际诽谤,反映出明代士大夫在复杂政局中的警惕与无奈。作品通过"即返棹"的果断抉择,展现了文人面对名誉危机时的敏感与自保意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知。该诗虽未见于主流文学史评述,但作为王世贞仕途经历的片段写照,折射出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在政治漩涡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困境。
DeepSeek赏析
此诗流露诗人超脱尘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开篇"幸不将身与念违"直抒胸臆,表明不违本心之志。"艖符转首"意象生动,暗喻人生无常。中间两联以对比手法,紫衫白简喻指功名富贵,而"耳惯酒酣""心安食少"则展现淡泊自适之趣。尾联"江东尽有容人处"更见胸襟开阔,结句"水石中间一钓矶"以景结情,勾勒出隐逸闲适的意境。全诗语言简练,对仗工稳,在平淡中见真趣,体现了诗人历经宦海后的通透与豁达。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