谑雪
谑雪朗读梅花一夜窗中见,昨冬少雪春无霰。
寒来借景苦无多,窗小只须三百片。
每举枯杯对此花,只愁落尽是风沙。
谁知滕六虽无赖,亦遣残绡缟树叉。
一行分向朱门屋,误落寒酥点羊肉。
锦屏不使冻胭脂,飞絮落盐弦上扑。
四条觔急冷鹍鸡,一二时中肉作围。
岂无一笠黄茅里,僵杀岩岩一瓮齑。
初起青蘋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
总令受者自分别,难道青天秉至公。
摘要
徐渭的《谑雪》是一首以诙谐笔触咏雪讽世的七言绝句。诗人将纷扬的雪花比作玉皇盛宴后洒落的残羹碎屑,以“扫落残盘胀煞鸦”的荒诞想象,暗讽人间权贵奢靡无度后的虚妄。全诗突破传统咏雪诗对纯洁意象的赞美,转而借雪的短暂存在隐喻浮华世相,既展现徐渭狂放不羁的艺术个性,又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其语言辛辣俏皮,寓批判于戏谑之中,体现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突破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创作倾向。
DeepSeek赏析
此诗借梅花与雪景,暗喻世态炎凉与人生际遇。首联"梅花一夜窗中见"道出冬日寂寥,却以"窗小只须三百片"的克制笔法展现文人风骨。"枯杯对花"四句写尽寒士清贫之态,却以"滕六虽无赖"的诙谐口吻消解愁苦。中段"朱门屋"与"黄茅里"的强烈对比,揭示社会不公,而"大王毕竟是雄风"一句又暗讽权贵。全诗以雪梅为媒,冷笔写热肠,诙谐中见沉痛,短章中含深意,实乃"以俗为雅"的典范。末句"难道青天秉至公"的反问,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天道质疑,余韵悠长。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