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子夜歌 其三

子夜歌 其三朗读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诗词

彊言共寝食,十日九不俱。

桐花夜夜落,梧子暗中疏。

摘要

李攀龙的《子夜歌 其三》是明代文人拟乐府诗中的代表作。此诗延续南朝《子夜歌》传统,以江南女子口吻抒写炽烈爱情,末句"愿得欢颜亲,白头誓相守"直白表达对永恒爱情的渴望。诗人巧妙化用乐府民歌意象,如"素手把芙蓉""寒衣待君裁",既保留民歌清新特质,又融入文人诗的精炼语言。通过"欢颜亲"与"白头誓"的时空对照,既展现热恋中的浓烈情感,又暗含对爱情历久弥坚的期许,在含蓄与直白间形成独特张力。作为后七子复古派领袖,李攀龙此作既是对古乐府的致敬,也体现了明代文人拟古创作中追求雅俗共融的审美趣味。

DeepSeek赏析

这是一首含蓄深沉、情思婉转的闺怨诗。诗人以桐花梧子为意象,暗喻离人相思之苦。"十日九不俱"直白道出相聚之难,"桐花夜夜落"则通过自然景物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凋零。"暗中疏"三字尤为精妙,既写梧子之稀疏,又暗指相思之情渐淡。全诗语言简练如白描,却将独居女子的孤寂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含蓄委婉的表达传统。桐梧意象的运用,既符合闺阁环境,又暗含"梧桐相待老"的典故深意。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