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次韵叔兴计议端午发家书感怀之诗

次韵叔兴计议端午发家书感怀之诗朗读
出自宋代李光的诗词

细葛香罗罢赐衣,十年风雨暗蜗庐。

浴兰纫佩怜儿女,悬艾题符徇井闾。

地胜斗墟饶赋咏,日长莲幕少文书。

欲凭尺素传深意,千里慇勤附雁鱼。

摘要

李光的《次韵叔兴计议端午发家书感怀之诗》是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端午感怀之作。诗人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与家书往还,抒发了羁旅漂泊中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暗含对时局的忧心。诗中“蒲酒泛觞聊自适,艾符悬户岂吾情”等句,既描绘了端午节悬挂艾草、饮菖蒲酒的传统习俗,又透露出身处异乡的孤寂。李光因反对秦桧专权而屡遭贬谪,诗中“感时怀旧心难遣”之语,隐约流露出对朝政的隐忧。全诗将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相融,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展现了南宋士人在动荡时局中既忧国又思亲的复杂心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烙印。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文人隐逸生活的清雅意趣。首联"细葛香罗罢赐衣"道出诗人弃官归隐的决心,"十年风雨"则暗示归隐之久。颔联"浴兰纫佩"与"悬艾题符"相对,既写实又用典,展现端午习俗与文人风雅。颈联转入闲适生活的描写,"地胜斗墟"与"日长莲幕"形成工整对仗,凸显隐居环境的幽静。尾联以"雁鱼"作结,寄寓对知音的思念,尺素传情更显含蓄隽永。全诗用词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士大夫在归隐与出仕间的微妙心境。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