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换巢鸾凤 恭甫移家秦淮,赋此柬之

换巢鸾凤 恭甫移家秦淮,赋此柬之朗读
出自清代冯煦的诗词

九曲池头。

乍书囊镜槛,来伴轻鸥。

款烟通列岫,坐月掩层楼。

而今裙屐几淹留。

甚时更寻,南朝俊游。

閒云换,恁一抹、尚沾吟袖。

携手。

相识久。

三笔六诗,前度刘郎又。

盥研平波,笼镫虚阁,输与者般消受。

我亦春江载扁舟,数弓知傍幽栖否。

记重逢,待明年、燕子归后。

摘要

冯煦的《换巢鸾凤·恭甫移家秦淮,赋此柬之》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首词作。此词为友人恭甫迁居秦淮而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秦淮风物,融入对友人才情的赞许与对其新居生活的期许。上片写秦淮河畔的垂杨、画舸、夕阳等景致,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婉约情韵;下片借“乌衣巷口”“珠帘燕子”等意象,既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又以“换巢鸾凤”隐喻友人迁居后的新生涯。全词将离情别意与地域风物相交织,既有对友人的诚挚祝福,亦流露出文人雅士对江南文化的倾慕。冯煦词风清丽蕴藉,此作可见其善于化用典故、融情于景的创作特点,虽未留下显著历史评价,却真实映照出清末文人交往与地域文化交融的风貌。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婉约细腻之笔,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闲游的图景,流露出对往昔风雅的追怀与对故人重逢的期许。上阕以"九曲池头"起笔,通过"书囊镜槛"、"轻鸥"等意象勾勒出闲适意境,而"南朝俊游"一语又透着几分怀古幽情。下阕转入对知己的深情追忆,"三笔六诗"写出文人雅趣,"春江扁舟"更显风流蕴藉。结句以"燕子归后"为约,既见情谊绵长,又暗含时光易逝之叹。全词用词典雅,意境空灵,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出文人特有的闲愁与风致。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